面食要做得地道,就得醒面。
有的人,對著面粉心急火燎一陣忙碌,和面揉面,或切或蒸,一氣呵成。但做出來的面食,容易黏膩爛糊,口感欠佳。要讓面更具筋道,其實很簡單,提前和面揉面,靜置一晚,這個過程叫醒面。醒過的面,就像被喚醒了一樣,變得柔韌,做出來的面食有筋道,不黏膩。
要喚醒的,不僅是面,還有茶。
有的茶,如黑茶,壓縮成餅后,經(jīng)年存放。茶的香味,也如同茶餅一樣,在存放中陷入了沉睡。懂茶的人,知道在這樣的時候,如果直接泡煮飲用,未免暴殄天物。因為此時的茶香,還未來得及釋放。
所以,在存放與飲用之間,有時還得多一道程序,就是醒茶。將茶餅撬散,平鋪開來,吹吹風(fēng),透透氣。緩上一兩天,茶也緩緩醒來,重新有了原本濃烈的氣息。此時,再用沸水沖泡茶葉,濃烈的茶香彌漫開來,久久不散。
紅酒亦是如此。一瓶紅酒,要深得其中滋味,有時也要醒酒。將酒緩緩倒入醒酒器中,輕輕搖晃,仿佛是在將沉睡的酒香喚醒。經(jīng)歷了這個過程,再用舌尖品嘗每一滴美酒,頓時就有了不一樣的感觸。
如此看來,醒的過程,其實就是緩。緩一緩,讓食材本身的原味,從沉淀的狀態(tài)慢慢恢復(fù)上升,從而散發(fā)出來。
食材如此,人亦是。
生活中,人往往要有了閱歷才明白,有時事未如愿,并非不夠快。相反,是失之于快。人云亦云,人行亦行。見別人風(fēng)生水起,自己也亦步亦趨,生怕慢一拍,從此就被遠遠落下。可越是著急跟風(fēng),往往就越是事與愿違。
有些事,心急火燎一陣追趕,不見得適合自己。三思而后行,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體悟。做出判斷之前,不妨先將自己靜置。緩一緩,想一想,讓頭腦清醒一些,了解清楚自己的特質(zhì),才會判斷別人的事業(yè)之路是否適合自己。
人要盤活自己,也得經(jīng)歷“醒”的過程,不要急于求成。一個“醒”后的人,于人于己都會有清晰客觀的判斷。之后,選擇適合自己的路,釋放獨屬于自己的香,才能收獲沉甸甸的果實。
吃東西,一味狼吞虎咽,往往難得個中真味。人生也是如此,緩一緩,醒一醒,想一想,更懂個中滋味。
(郭華悅)
(編輯: 廣州網(wǎng) 龍煜)